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8-20
    院士高层论坛
    澳大利亚农学在近20年对世界食物安全的贡献及未来的发展
    Clements R J 
    2013, 22(4):  1-17.  DOI: 10.11686/cyxb20130401
    摘要 ( 1184 )   PDF (407KB) ( 9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澳大利亚农学主要包括由本土的和/或受雇于澳大利亚的农学家针对大田作物和牧草生产中有关土地、水、土壤和植物管理而进行的研究和推广,主要通过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包括单位面积,或单位投入,或每头牲畜的产量增加),为保障世界食物安全作出了贡献。在过去的20年里,澳大利亚农学为大田作物和牲畜生产的提高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因而对保障世界食物安全助益极大。理论上,这些作物和牲畜生产每年可为大约3千万人提供谷物和充足的肉、食用油和奶制品,提高了膳食质量,增加了风味。但是,这种情形发生的前提是,所有的食物确实都被食用了,而不是在收获后损失了或被用于了其他目的。该人口数(3千万)的计算则包含了大量假设,因此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就生产力的提高而言,约1/3在澳大利亚,余下的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在亚洲。由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和/或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资助的双边项目的执行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国际性效益,参加项目的科学家来自澳大利亚和某个发展中国家,并往往与某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有联系。澳大利亚农学家还通过其他途径为保障世界食物安全作出了贡献,如举办培训班,或者领导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研究和推广,但这类贡献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展望未来,技术创新仍将被不断地采用,大量项目也正在执行中,因此,至少10年内,澳大利亚农学家仍将作出同等水平的贡献,而之后,他们的贡献将不可预测。
    研究论文
    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观测研究
    吴灏,叶柏生,吴锦奎,李曼,秦甲,王晓云,王杰
    2013, 22(4):  18-26.  DOI: 10.11686/cyxb20130402
    摘要 ( 1288 )   PDF (1652KB)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涡动相关技术对2009,2010和2011年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观测和分析表明,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6月、7月和8月为CO2的强吸收期,4月、5月和10月为CO2的强释放期。计算得到3年的CO2净吸收量分别为134.5,151.3和194.4 g CO2/m2,平均吸收量为160.0 g CO2/m2,在区域起着碳汇的作用。生长季节,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NEE)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负相关,气温在0~7℃范围内NEE随气温增加线性减小,当温度大于7℃时,NEE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非生长季节,NEE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正相关。当地表反射率在0.2左右,NEE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反射率超过0.3时,NEE接近最大值,并保持稳定。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高立杰,侯建华,安哲,高宝嘉
    2013, 22(4):  27-34.  DOI: 10.11686/cyxb20130403
    摘要 ( 1189 )   PDF (403KB) ( 1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对这一地区不同植被地带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53 722只,隶属于6门11纲27目(类)。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鞘翅目、柄眼目、小蚓类、弹尾目和膜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湿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小杆目。研究表明,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呈减少趋势,森林带和森林-草甸区具有最高的类群数,交错带草甸-草原区和森林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量;不同植被地带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的组成与数量存在差异;DG指数、J指数和C指数差异显著。不同植被地带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夏季各个植被地带土壤动物具有最高的类群数,秋季森林带和森林-草甸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量;DG指数在不同植被地带中(森林带除外)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不同季节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的组成与数量存在差异。
    放牧干扰对荒漠草原土壤性状的影响
    安慧, 徐坤
    2013, 22(4):  35-42.  DOI: 10.11686/cyxb20130404
    摘要 ( 1621 )   PDF (1070KB) ( 1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宁夏荒漠草原选取围封禁牧(NG)、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强度,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干扰对荒漠草原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而土壤容重和pH值呈线性增加趋势。重度、中度、轻度放牧0~30 cm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比围封禁牧分别降低了21.1%,12.0%,4.7% 和 3.2%,2.5%,2.1%。不同放牧强度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C/N降低。重度放牧0~10和10~20 cm土壤有机碳比围封禁牧分别降低了20.6%和14.1%,土壤C/N分别降低了43.4% 和34.1%。土壤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土壤电导率和全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合理放牧可以改善荒漠草原土壤结构和养分性状,有利于遏制荒漠草原土壤的退化。
    广西省芒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肖亮,蒋建雄,易自力,艾辛,覃静萍,刘树玲,陈智勇,林聪
    2013, 22(4):  43-50.  DOI: 10.11686/cyxb20130405
    摘要 ( 1135 )   PDF (530KB) ( 9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方差、聚类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分布在我国广西省芒的13个野生居群的18个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的表型性状进行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芒种群内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且遗传多样性较高。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17.99%~47.21%,其中,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性状分别为38.01%,29.80%,32.84%和27.14%,所有性状均值为32.05%,说明芒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阈值5.388处可以将13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聚成一类的居群在地理位置上并不靠近。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表型性状的变化与地理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芒属能源植物在遗传改良以及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煤矸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草本植物生物量研究
    郝婧,张婕,张沛沛,郭东罡,王丽媛,上官铁梁,黄汉富,宋向阳
    2013, 22(4):  51-60.  DOI: 10.11686/cyxb20130406
    摘要 ( 1029 )   PDF (904KB) ( 9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煤矸石场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植被自然恢复初期3年的草本植物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群落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群落总生物量和总地下生物量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总地上生物量呈递减趋势。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群落总盖度、平均高度与群落生物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越小,生物量差异越显著。多年生植物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一年生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彼此间相关性不显著;3)依据综合优势比的大小,确定一年恢复期的优势种为野艾蒿,二年恢复期的为北京隐子草、羊草,三年恢复期的为羊草,而自然草地的优势种为阿尔泰狗娃花、羊草。优势种羊草的总生物量逐年增加,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呈彼此消长的关系。羊草在提高群落生产力以及加快复垦区植被恢复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蒿类植物无论优势种野艾蒿还是伴生种黄花蒿,较大的平均盖度和平均高度会抑制其生物量的积累。
    多花黑麦草根系抑草潜力评价及其化感物质分析
    董晓宁,高承芳,张晓佩,刘远,李文杨,翁伯琦
    2013, 22(4):  61-68.  DOI: 10.11686/cyxb20130407
    摘要 ( 1408 )   PDF (491KB) ( 1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我国南方种植较普遍的多花黑麦草‘美克斯’和‘海克里斯’为供体试验材料,以杂草猪殃殃为受体材料,探讨多花黑麦草根系浸提液的化感潜力及分析主要化感物质成分(GC-MS鉴定)。结果表明,2个多花黑麦草根系浸提液对猪殃殃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对种子发芽率大小的影响与质量分数呈负相关,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美克斯对猪殃殃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要强于海克里斯,美克斯对受体种子发芽抑制率为-0.55,海克里斯的为-0.51;2个多花黑麦草根系浸提液对猪殃殃幼苗生长也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在10.0%时的综合抑制率最高,其次为7.5%,再次为5.0%;相同质量分数下不同品种间以美克斯的抑制作用要强于海克里斯;美克斯根系浸提液中的化感物质包括12类,与抑制作用相关的酚酸类物质占主要成分,包括苯酚类和酸类物质。海克里斯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中,脂肪族化合物占主要成分,包括草酸、甲醇、乙醇和丁醇类。
    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王贺正,张均,吴金芝,徐国伟,陈明灿,付国占,李友军
    2013, 22(4):  69-75.  DOI: 10.11686/cyxb20130408
    摘要 ( 1209 )   PDF (930KB) ( 1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氮素营养对小麦生育后期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提高氮素利用率,本试验以豫麦49-198为材料,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通过设置120,180,240和300 kg/hm2四个氮素水平,系统研究了小麦抽穗后旗叶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但施氮水平超过一定水平后,各指标增幅(降幅)不明显或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水平在240 kg/hm2时,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达到最大值,因此,在4个氮素处理水平中,240 kg/hm2氮素处理最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野生高乌头开花习性及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王永辉,郭凤霞,陈垣,郭爱峰,赵锐明
    2013, 22(4):  76-82.  DOI: 10.11686/cyxb20130409
    摘要 ( 1438 )   PDF (1188KB) ( 8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甘肃永登县野生高乌头植株为研究材料,标记初花期一致的植株,每天测定单株开花数和蓇葖果数,并每隔3 d测定蓇葖果种子数、粒重和体积,对其开花结果动态和种子灌浆特性系统研究,旨在揭示其开花结果习性及其种子灌浆规律,为探寻高乌头种子发育规律及适宜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高乌头植株主花序花蕾自下而上依次开放。单花开放后第3天形成蓇葖果,第15天种子成形,并开始脱水形成干物质积累。单株开花数等于蓇葖果数,基本不落花,但仅主花序中部及以下部位蓇葖果具成熟种子。在种子整个灌浆过程中,百粒鲜重和干重的变化动态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籽粒鲜重快增期在花后7~21 d,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在花后14 d,在花后27 d达到最大,而干物质积累快增期在花后16~30 d,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花后23 d。开花36 d后蓇葖果脱落,种子灌浆和株上脱水中断,导致种子含水量达50%以上,采收后种子在快速脱水过程中可能形成深休眠特性,说明高乌头种子适宜采收期为开花后第36天左右(8月中下旬),蓇葖果尚未开裂时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稻草饲用品质及茎秆形态特征的研究
    董臣飞,丁成龙,许能祥,程云辉,沈益新,顾洪如
    2013, 22(4):  83-88.  DOI: 10.11686/cyxb20130410
    摘要 ( 1558 )   PDF (766KB) ( 10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利用江苏地区9个常用水稻品种(盐稻830、武育粳3号、南粳44、镇稻10号、武香粳14、南粳46、南粳47、南粳5055和两优培九),研究了不同品种类型间稻草饲用品质的差异及与之相关的茎秆形态特征,为在常用水稻品种中快速筛选稻草饲用品质优良的品种提供依据。田间试验于2011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试验田(南京)进行。各品种成熟收获时选取长势一致的50个分蘖,去穗,测定单穗重。选取3个分蘖对倒3节茎秆进行徒手切片,观测如茎粗、茎壁厚、机械组织面积比例、薄壁组织面积比例、维管束面积比例、茎壁厚/茎粗等指标。其余分蘖剪碎烘干并测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等饲用品质相关性状。将稻草饲用品质和茎秆形态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间稻草饲用品质差异显著(P<0.01);小穗型品种武育粳3号和超级稻品种南粳44稻草中的NSC含量较高,ADF含量较低,IVDMD较高;晚熟型粳稻品种南粳46和南粳47稻草中的NSC含量较低,ADF含量较高,IVDMD也较低;茎粗与单穗重、NSC含量和IVDMD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作为快速筛选稻草饲用品质的形态指标。
    多花黑麦草耐盐性及其在盐土条件下饲用品质的研究
    许能祥,顾洪如,丁成龙,董臣飞,程云辉,张文洁,王兴刚
    2013, 22(4):  89-98.  DOI: 10.11686/cyxb20130411
    摘要 ( 1320 )   PDF (1143KB) ( 8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不同多花黑麦草品种耐盐能力的差异及其与饲草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关系,为选择耐盐和饲草品质优良的多花黑麦草品种提供依据,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种植7个多花黑麦草品种(Wasehope, WasehopeⅢ, Sachiaoba, Musashi, Nioudachi, Shiwasuaoba 和苏牧1号),分别测定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植株地下和地上部分的Na+、K+和Ca2+含量,并计算K+/Na+和Ca2+/Na+,同时测定不同品种的出苗率及拔节期和抽穗期的饲草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体外消化率(IVOMD)等指标,并对品种的耐盐能力和饲草产量、饲用品质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ioudachi、苏牧1号、Wasehope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分的Na+较低,K+和K+/Na+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而WasehopeⅢ的耐盐能力较差;Nioudachi、苏牧1号、Wasehope拔节期和抽穗期的饲草产量高于其他品种,且WSC含量和IVOMD较高,NDF和ADF等细胞壁物质含量较低,饲用品质较优,与其耐盐能力较为一致;多花黑麦草的耐盐能力与盐土条件下的产量和饲用品质显著正相关(P<0.05)。
    不同播种量对甘肃礼县掌叶大黄育苗质量的影响
    张天铜,陈垣,郭凤霞,曹师,齐浩
    2013, 22(4):  99-105.  DOI: 10.11686/cyxb20130412
    摘要 ( 1027 )   PDF (694KB)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在甘肃礼县采收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种子并采用不同播种量(35,45,55,65,75和85 kg/hm2)育苗,育苗结束后测定苗栽质量指标,移栽定植到大田后定期测定成活率,旨在揭示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苗栽质量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甘肃礼县育苗时种子播种量对掌叶大黄育苗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在35 kg/hm2最低播种量基础上,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育成苗栽数持续增多,苗栽产量先显著提高后下降,但苗栽根长、根粗、单苗重和根系TTC还原强度等个体质量指标均呈降低趋势,播种量为65 kg/hm2时苗栽产量最高,单苗鲜重和根系TTC还原强度减小程度较轻,苗栽综合指标优异,生长健壮,大小适中,产苗数多,移栽成活率高,说明从育苗质量和育苗效益综合考虑,甘肃礼县掌叶大黄育苗适宜种子播种量为65 kg/hm2
    干旱胁迫下结缕草叶片抗坏血酸与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品种差异研究
    俞乐,刘拥海,周丽萍,梁国球
    2013, 22(4):  106-115.  DOI: 10.11686/cyxb20130413
    摘要 ( 1422 )   PDF (1233KB) ( 1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盆栽试验,以日本结缕草与细叶结缕草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下结缕草叶片AsA含量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日本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叶片中AsA含量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品种间差异显著。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的AsA含量和AsA/DHA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日本结缕草下降的时间更早。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POD活性在2个品种中均呈下降趋势,但日本结缕草的下降趋势更明显,尤其在干旱胁迫后期。胁迫后日本结缕草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下降明显,而细叶结缕草变化不大。胁迫后两者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日本结缕草增加的幅度更为显著。干旱胁迫后日本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叶片Rubisco的含量均在第3天开始下降,胁迫后期日本结缕草Rubisco含量恢复到对照水平,而细叶结缕草Rubisco含量在胁迫后期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结缕草可以通过增加和维持叶片中AsA含量与POD活性来减缓Rubisco及叶绿素的降解,降低干旱胁迫对植株造成的氧化胁迫伤害程度,进而改善其抗旱能力。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结缕草抗旱能力有品种差异,其中日本结缕草抗旱能力弱于细叶结缕草。
    盐胁迫对砂蓝刺头不同器官中离子分布的影响
    杨小菊,赵昕,石勇,李新荣
    2013, 22(4):  116-122.  DOI: 10.11686/cyxb20130414
    摘要 ( 1235 )   PDF (1055KB) ( 9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砂蓝刺头为广泛分布于北方沙漠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本研究以砂蓝刺头幼苗为试材,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 胁迫下(盐浓度分别为0, 100, 200, 300, 400 mmol/L)砂蓝刺头幼苗胁迫6 d后植株含水量变化,测定不同器官中Na+、Cl-、Si4+、K+、Ca2+的含量,并分析了K+/Na+、Ca2+/Na+、Si4+/Na+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砂蓝刺头幼苗含水量在盐处理浓度为100,200,300,400 mmol/L时分别比对照升高了9.86%,1.41%,4.23%,8.45%,说明盐胁迫下植株提高了组织含水量,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体内盐离子,减弱盐胁迫造成的生理干旱。盐胁迫下砂蓝刺头根部的Na+和Cl-含量高于叶片,这有利于渗透调节,同时减弱了盐胁迫对地上部的毒害;根系Si4+、K+、Ca2+的含量及K+/Na+、Ca2+/Na+、Si4+/Na+值比对照显著性下降,叶部Si4+、K+的含量和K+/Na+,Ca2+/Na+,Si4+/Na+值比对照有所增加或差异不显著,这有利于维持地上部分离子稳定。分析离子选择性吸收的SNa+,K+数据发现,盐胁迫下砂蓝刺头根部拦截了部分Na+减缓了对地上部分的伤害,叶片对K+吸收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对于维持地上部分离子平衡和正常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盐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卢艳敏,苏长青,李会芬
    2013, 22(4):  123-129.  DOI: 10.11686/cyxb20130415
    摘要 ( 1736 )   PDF (727KB) ( 1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CO3、Na2SO4溶液以及NaCl和Na2CO3 的混合液,NaCl、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液对白三叶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根长和苗高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NaCl、Na2CO3以及NaCl和Na2CO3 混合液浓度的增加,白三叶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均呈下降趋势。随着Na2SO4及NaCl、Na2CO3和Na2SO4混合液浓度的增加,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呈下降趋势。白三叶种子对不同类型盐的耐受性各异,对NaCl、Na2CO3、Na2SO4的耐受浓度阈值分别为30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
    黄腐酸改善连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抗性生理的研究
    回振龙,李朝周,史文煊,张俊莲,王蒂
    2013, 22(4):  130-136.  DOI: 10.11686/cyxb20130416
    摘要 ( 1569 )   PDF (1216KB) ( 9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黄腐酸对连作马铃薯幼苗生长发育、块茎营养和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马铃薯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而黄腐酸处理对连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黄腐酸处理相对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的淀粉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黄腐酸处理显著减小了连作引起的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的幅度,相对提高了SOD和CAT活性,并降低了MDA含量和活性氧水平。黄腐酸处理减轻了连作所造成的生理障碍,从而提高了马铃薯幼苗对连作障碍的整体抗性,促进了连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改善了马铃薯块茎营养。
    东祁连山线叶嵩草内生细菌X4的产吲哚乙酸、解磷、抗菌和耐盐特性研究及分子鉴定
    高晓星,满百膺,陈秀蓉,杨成德
    2013, 22(4):  137-146.  DOI: 10.11686/cyxb20130417
    摘要 ( 1567 )   PDF (1362KB) ( 7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叶嵩草内生细菌X4分离自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对其产吲哚乙酸、解磷、抗菌和耐盐特性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含色氨酸的金氏培养基中分泌吲哚乙酸的量为50.74 mg/L,溶磷圈直径/菌落直径(D/d)值分别为3.23和4.31,对辣椒立枯丝核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及番茄灰霉病菌都有抑制作用,且致菌丝生长畸形,菌落生长的酸碱度范围为7~10,耐NaCl溶液范围为<7%,菌体短杆状,革兰氏阴性,无芽孢,16S rDNA序列与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最为接近。该菌具有微生物杀菌剂、改良土壤等潜力。
    马铃薯连作田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李继平,李敏权,惠娜娜,王立,马永强,漆永红
    2013, 22(4):  147-152.  DOI: 10.11686/cyxb20130418
    摘要 ( 1133 )   PDF (1016KB) ( 9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长期连作后出现土壤肥力不平衡,病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断累积,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微生物作为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病原菌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研究土传病原真菌与马铃薯连作的关系,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残渣分离法研究了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病原真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马铃薯的主要土传病原真菌为镰孢菌、轮枝菌和立枯丝核菌;3种病菌主要分布于0~10 cm土壤层,10~20和20~30 cm土壤层则较少,其中0~10 cm土壤层中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镰孢菌(Fusarium spp.)为3 900,900,2 100和5 900个/g土,轮枝菌(Verticillium spp.)为200,400,600和1 600个/g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7.80,9.58,20.60和22.40个/10 g土;建议通过翻耕或药剂处理重点防治表层土传病菌。
    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鉴定
    吕和平,魏晖,漆永红,张彦梅,曹素芳,杨发荣,李敏权,沈慧敏
    2013, 22(4):  153-159.  DOI: 10.11686/cyxb20130419
    摘要 ( 1545 )   PDF (1074KB) ( 8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在KB培养基上对两株典型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两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和格氏沙雷氏菌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其片段大小分别为1 386 bp和1 379 bp。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种菌均能引起洋葱鳞茎软腐病,且洋葱基部的发病程度高于顶部,其中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致病力强于格氏沙雷氏菌。按柯赫氏法则初步确定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种类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和格氏沙雷氏菌2种,由格氏沙雷氏菌引起的洋葱鳞茎软腐病属首次报道。本研究将为洋葱软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西南地区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分布及遗传多样性
    吴元奇,郑灵,荣廷昭
    2013, 22(4):  160-169.  DOI: 10.11686/cyxb20130420
    摘要 ( 1558 )   PDF (1422KB) ( 8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表型性状结合的主成分分析,SSR标记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对50个西南地区白玉米地方品种的种质资源分布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出很大差异,主成分聚类将其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品种聚在一个群内,但也有少数品种单独成类;利用筛选出来的51对扩增条带清晰,具有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检测到 515个多态性位点,SSR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数为10.1个,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 5~19个,平均为12个,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764~0.958,平均为0.885,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574~0.840,平均为0.684,标记索引指数(MI)分布范围为3.820~18.208,平均值为9.775。SSR分析将所选品种分为8类,且84%的组合集中在前三大类。从地方品种来源地分析来看,地理位置相似或接近的地方品种大多两两成类,遗传相似系数很高,而群体结构分析显示,白玉米地方品种的群体结构受其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少数地方品种较独立,可以进一步从种质资源方面研究利用。
    蒺藜苜蓿耐酸铝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姜格格,宋丽莉,郭东林,蔡洪生,郭长虹,束永俊
    2013, 22(4):  170-178.  DOI: 10.11686/cyxb20130421
    摘要 ( 1467 )   PDF (938KB) ( 9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耕种的主要限制因素,每年造成大量作物减产。蒺藜苜蓿是紫花苜蓿的一年生近缘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紫花苜蓿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蒺藜苜蓿群体的耐酸铝性状差异,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蒺藜苜蓿耐酸铝性状相关的遗传位点,共得到58个与蒺藜苜蓿耐酸铝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对其周围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发现这些SNP位点主要参与苜蓿的细胞壁、脂质代谢、环境胁迫响应过程、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以及小分子转运等过程。最后,通过基因组选择方法将发掘SNP标记应用到蒺藜苜蓿耐酸铝性状的预测,预测准确性达到0.80,这说明本研究发掘的SNP标记可以用于蒺藜苜蓿及其近缘物种紫花苜蓿耐酸铝性状的遗传改良。
    唐古特白刺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郑琳琳,张慧荣,贺龙梅,王迎春
    2013, 22(4):  179-186.  DOI: 10.11686/cyxb20130422
    摘要 ( 1246 )   PDF (1760KB) ( 6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中过多的Na+会导致植物产生盐害,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介导植物细胞内过量的Na+外排,在植物抵御盐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唐古特白刺隶属于蒺藜科白刺属,是中国特有的盐生植物,主要生长于西北地区的荒漠或盐渍化荒漠,具有极强的抗逆能力。应用简并RT-PCR及RACE技术克隆获得唐古特白刺Na+/H+逆向转运蛋白NtSOS1基因(GenBank登录号KC292267)。序列分析显示,该 cDNA全长4 008 bp,包含3 49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分子量为127.59 kDa的蛋白质。疏水性分析预测NtSOS1基因编码蛋白N端具有11个跨膜结构域,C端具有一个面向胞质的长亲水尾部,包含保守环核苷酸结合区域、自我抑制基序及磷酸化位点等多个活性调控结构域。NtSOS1氨基酸序列与葡萄、霸王、拟南芥等植物的SOS1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可达71.77%,68.94%,62.6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tSOS1基因为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与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不同分支。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冷、热、盐和干旱胁迫都可以诱导NtSOS1基因的表达,同时,NtSOS1基因随着盐处理浓度增加呈现出先上升(0~300 mmol/L)后下降(400 mmol/L)的趋势。结合植物的生境特点和NtSOS1表达模式分析,该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在唐古特白刺适应恶劣生境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的开展为利用NtSOS1基因进行作物与牧草改良并深入研究唐古特白刺抗逆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柱花草磷转运蛋白SgPT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孙丽莉,陈志坚,刘攀道,廖红,刘国道,田江
    2013, 22(4):  187-198.  DOI: 10.11686/cyxb20130423
    摘要 ( 1852 )   PDF (2099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高亲和磷转运子是控制植物对磷吸收和转运的主要蛋白。本研究以磷高效的柱花草基因型TPRC2001-1为对象,首先建立低磷胁迫下TPRC2001-1根系全长cDNA文库。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首次克隆到编码柱花草高亲和磷转运蛋白的基因,SgPT1。该基因全长cDNA为1 994 bp,编码538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59 kD。SgPT1蛋白具有高亲和磷转运子的结构特点,即含有“6+6”跨膜结构。而且,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促进SgPT1在根部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低磷胁迫下磷的吸收和转运的过程。总之,以上结果表明SgPT1的加强表达可能是TPRC2001-1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之一,为进一步研究柱花草适应低磷的分子机制提供候选基因。
    羊草Δ1-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LcP5CS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张乐新,苏蔓,马甜,马兴勇,闫学青,彭献军,陈双燕,程丽琴,刘公社
    2013, 22(4):  197-204.  DOI: 10.11686/cyxb20130424
    摘要 ( 1745 )   PDF (1755KB) ( 6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羊草具有耐寒、耐盐和耐旱等特点,是一种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多年生重要牧草。脯氨酸是植物在渗透胁迫下积累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之一。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脯氨酸的谷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根据前期Solexa测序结果的数据,设计同源引物,从羊草中克隆了一个P5CS基因,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97 bp,推断其编码730个氨基酸,根据序列比对将其蛋白命名为LcP5CS1。同源性分析表明:LcP5CS1与单子叶植物短柄草P5CS的同源性为95%,而与双子叶植物的P5CS同源性较低。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叶鞘、叶和茎中,LcP5CS1均有较高表达;在冷、ABA、盐和干旱胁迫下,该基因明显受胁迫诱导,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总体呈上调趋势。对羊草人工创伤处理后的Solexa测序差异表达数据分析表明:LcP5CS1在处理2和6 h后表达量明显提高,推测羊草创伤处理后体内脯氨酸含量升高可能是其耐牧的一种适应性机制。
    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对中国荷斯坦奶牛血淋巴细胞凋亡/坏死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吴力专,罗佳捷,张彬,李丽立,罗锐,占今舜
    2013, 22(4):  205-211.  DOI: 10.11686/cyxb20130425
    摘要 ( 1567 )   PDF (584KB) ( 8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20头处于热应激环境的泌乳奶牛,随机分成A、B、C和D组4组,分别按剂量0.0(对照),4.0,8.0和16.0 mg/头静脉注射金属硫蛋白(MT),以探讨外源性MT对奶牛淋巴细胞凋亡、坏死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MT后,在51~60 d时,校正标准产奶量B、C和D组均显著性高于A组(P<0.05); 35 d时C组(8 mg/头)的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性低于B、D组(P<0.05),但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16 mg/头)35 d时凋亡率达到最大,随后(50~60 d)显著性下降(P<0.05);细胞的坏死率A组50 d时较1 d时显著下降(P<0.05),C组(8 mg/头)35,50 d时显著下降(P<0.05),但60 d时开始呈上升趋势(P>0.05),而D组(16 mg/头)坏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且在50,60 d时均显著低于注射MT之前的血淋巴细胞坏死率;35 d时,A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值(ΔΨm)最高,但上升速度最快的是B组(4 mg/头),在35 d时显著高于20 d时的ΔΨm (P<0.05);50 d时A组和B组的ΔΨm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其中A组下降的速度更快,35~50 d C组(8 mg/头)保持基本恒定,60 d略有上升,D组(16 mg/头)1~35 d时逐步上升,50~60 d时保持恒定。在60 d时,ΔΨm与注射MT浓度呈正相关。说明外源性MT不仅能提高热应激状态动物的体质,还可让泌乳母牛从热应激状态平稳的过渡到热应激损伤修复状态,若注射8~16 mg/头,能抑制南方泌乳母牛夏季热应激引起的滞后效应。
    酵母β-葡聚糖对早期断奶羔羊生产性能和采食行为的影响
    魏占虎,李冲,李发弟,马友记,王维民,姜仲文,周勇
    2013, 22(4):  212-219.  DOI: 10.11686/cyxb20130426
    摘要 ( 1842 )   PDF (418KB) ( 6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初生羔羊50只(其中公羔30只、母羊20只),按同质原则分为5组(每组公羔6只、母羔4只),在15~91日龄分别饲喂酵母β-葡聚糖添加量为0.00,37.50,75.00,112.50和150.00 mg/kg的饲粮,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对28日龄早期断奶羔羊生产性能和采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37.50,75.00和112.50 mg/kg的添加量均显著提高了试验全期羔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150 mg/kg的添加量提高了15~28日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P=0.088);112.50 mg/kg的添加量提高了29~42日龄和43~56日龄羔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降低了43~56日龄羔羊的料肉比(P<0.01); 37.50和75.00 mg/kg的添加量提高了57~70日龄和71~91日龄羔羊平均日增重(P<0.01),降低了料肉比(P<0.01)。112.50 mg/kg的添加量增加了55~56日龄羔羊的反刍次数(P<0.05)和90~91日龄羔羊的反刍时间(P<0.01)。75.00 mg/kg添加量增加了55~56日龄和90~91日龄羔羊的反刍时间(P<0.01),增加了55~56日龄羔羊的反刍次数(P<0.05)。37.50,75.00,112.50和150.00 mg/kg的添加量分别增加纯收入81.33,94.71,85.10和24.17元/只。综合各项指标,以75.00 mg/kg的添加量较为适宜。
    基于RGB模式的一种草地盖度定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章超斌,李建龙,张颖,周伟,钱育蓉,杨峰
    2013, 22(4):  220-226.  DOI: 10.11686/cyxb20130427
    摘要 ( 1593 )   PDF (1392KB) ( 8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盖度是研究植物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数量指标,传统目视估算法精度低且受人的影响较大。本研究分析了大量荒漠草地实地照片的RGB颜色模式特征,构造了RGB颜色判别决策树区分植被与非植被像元来计算植被的覆盖度,同时在Matlab 7.0平台上将数码照片的导入、地物判别、盖度计算、划分结果显示、对照等功能模块集成,构建用户界面友好、人机交互便捷软件模块,从而能够准确、高效地计算草地盖度,方便了草原实地调查工作。与针刺法相比,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最大偏差绝对值不超过5%,精度在95%以上,解决了常规人工方法中估测草地盖度工作量大、不能准确定量测定的问题。
    基于MODIS和AMER-E资料的青藏高原牧区雪被制图研究
    王玮,黄晓东,吕志邦,梁天刚
    2013, 22(4):  227-238.  DOI: 10.11686/cyxb20130428
    摘要 ( 1335 )   PDF (1837KB) ( 8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利用青藏高原地区2002-2008年MODIS/Terra-Aqua逐日雪被产品(MOD10A1及MYD10A1)和AMSR-E/Aqua每日雪水当量产品AE_DySno,研究了MODIS和AMSR-E逐日数据的融合算法,合成出逐日无云积雪分类图像MATS10A1,并利用气象台站提供的雪情数据验证了合成图像的积雪分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在青藏高原地区,虽然在晴空时MODIS积雪分类精度较高(当雪深>3 cm时达到80.82%),但MOD10A1和MYD10A1图像中的平均云量比分别达到39.74%和48.74%,无法对牧区雪情进行实时监测。2)MOD10A1和MYD10A1的合成图像(MOYDTS10A1)云量比为24.13%,不但消除了大部分云的影响,而且提高了积雪分类精度(积雪分类精度为81.67%)。3)合成图像MATS10A1结合了AMSR-E资料不受天气影响和MODIS雪被产品较高空间分辨率的优点,不仅完全消除了云的干扰,同时具有较高的积雪分类精度(79.36%)。因此,这种改进型算法生成的逐日无云图像,在青藏高原牧区雪灾监测与预警研究中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基于CSCS方法的甘南自然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修丽娜,冯琦胜,梁天刚
    2013, 22(4):  239-246.  DOI: 10.11686/cyxb20130429
    摘要 ( 1041 )   PDF (1285KB) ( 7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模拟出甘南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图,并且结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土地覆盖数据集,制作出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图和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010年MODIS数据分别研究了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及其典型区的NDVI年度和月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面积达33 940 km2,占甘南总土地面积的92.53%;2) 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主要分布在玛曲县、碌曲县及迭部县部分地区和夏河县北部,在舟曲、卓尼和临潭县分布较少;3) 甘南地区NDVI在2001-2010年期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7种植被类型的月最大值出现在7-9月。
    青海省草原鼠害区域草地生物量及盖度动态监测研究
    陈梦蝶,黄晓东,侯秀敏,冯琦胜,于惠,郭正刚,梁天刚
    2013, 22(4):  247-256.  DOI: 10.11686/cyxb20130430
    摘要 ( 1333 )   PDF (1555KB) ( 10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利用Terra/MODIS植被指数产品 MOD13A3以及2005-2006年青海省草地调查资料,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分析了青海省鼠害发生区域、危害区域和正常区域草地资源在2001-2010年期间的各月及年际生物量及植被盖度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EVI指数函数模型为模拟生物量鲜重最优模型,而对数函数模型为植被盖度模拟最优模型,拟合精度分别为70.18%和77.43%;2)研究区不同草地类型鼠害发生区域、危害区域的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随着鼠害危害状况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在盛草季表现最明显,这种趋势近10年基本保持不变。
    典型草原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机制及管理策略研究
    何欣,牛建明,郭晓川,张庆
    2013, 22(4):  257-265.  DOI: 10.11686/cyxb20130431
    摘要 ( 1161 )   PDF (909KB) ( 8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依据牧户调查样本数据及统计资料,研究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机制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因牲畜规模不同,家庭牧场在融资、草场流转、超载经营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分大户组和小户组对家庭牧场面板数据(Panel Data)生产函数模型回归,发现规模报酬和要素弹性存在分组差异。可见,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的内在机制是以牲畜特殊资产性质为基础的家庭牧场融资能力-生产经营行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的关联性差异,外部驱动条件则是市场化经营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现行草原制度管理政策与家庭牧场差异性行为存在矛盾,建议设立草场流转补贴,以改善当前草场流转不畅的局面;考虑家庭牧场超载差异,减轻违规超载处罚力度,重视合法超载限额管理;加强牧业技能培训和非牧就业培训等,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研究
    濮阳雪华,戴子云,高晨浩,宋峥,韩烈保,孟建忠
    2013, 22(4):  266-274.  DOI: 10.11686/cyxb20130432
    摘要 ( 1499 )   PDF (504KB) ( 10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的权重值,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海某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的健康指数为0.751,总体处于健康的水平。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及植被状况的健康指数依次为0.920,0.597,0.843,0.733,分别处于非常健康、亚健康、非常健康、健康的水平。依据评价结果和实测值对该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如何改善高尔夫球场的生态环境提出了建议。
    放牧强度对山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万里强,陈玮玮,李向林,何峰,万江春,吴维达,赵云
    2013, 22(4):  275-282.  DOI: 10.11686/cyxb20130433
    摘要 ( 1443 )   PDF (935KB) ( 9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草地资源丰富且放牧家畜种类和数量较多,为充分利用当地草地资源,促进草畜平衡,本试验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人工草地不同牧压下山羊放牧行为的变化。试验采用野外群体观察法对2种牧压(重牧H和轻牧L)下山羊放牧行为及其参数进行观测记录。结果表明,2种牧压下放牧山羊采食时间都极显著(P<0.01)大于其他行为时间;鸭茅、黑麦草、白三叶的采食时间分别占总采食时间的29.2%,29.0%,25.4%,3种牧草的采食时间之和极显著(P<0.01)大于杂草的采食时间,但3种牧草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牧压增加与时间推移,山羊采食速度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山羊采食速度与口食量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本研究表明,放牧载畜量作为草地管理手段之一,可用来调控草地组成,增加家畜有效采食量,提高山羊放牧系统的经济效益与当地农民收入。
    综合评述
    利用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进展、局限及应对策略
    袁蓓,李京生,吴燕民
    2013, 22(4):  283-299.  DOI: 10.11686/cyxb20130434
    摘要 ( 999 )   PDF (604KB) ( 10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具有廉价、安全、易于存储和运输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植物表达的外源药用蛋白,比如抗体、抗原、细胞因子等都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但目前实现商业化的却极少。限制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外源蛋白在植物中的表达量较低,免疫原性较差。通过表达系统的选择,载体优化,使用免疫佐剂等方法可以突破这些障碍。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植物表达药用蛋白的进展,讨论了限制其推广应用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并对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薛亮,刘建锋,史胜青,魏远,常二梅,高暝,江泽平
    2013, 22(4):  300-311.  DOI: 10.11686/cyxb20130435
    摘要 ( 1357 )   PDF (507KB) ( 18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金属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植物对重金属的摄取不仅影响其正常生长,并能通过食物链来威胁人类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在mR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分析,增强了人们对植物响应重金属的理解。然而,关于相关功能基因组翻译方面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分析鉴定相关响应基因和功能蛋白,获取翻译及翻译后水平上的信息,能为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本研究分析比较了近年来重金属胁迫蛋白组学研究技术,综述了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的蛋白组学研究进展,探讨从亚细胞蛋白组学水平解析植物解毒重金属过程的可能性,并提出未来该研究方向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为揭示植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有效方法。
    研究简报
    马铃薯杂种F1无性株系产量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甘霖,于肖夏,于卓,蒙美莲,张自强
    2013, 22(4):  312-318.  DOI: 10.11686/cyxb20130436
    摘要 ( 1106 )   PDF (674KB) ( 8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J07-2’ב陇薯7号’、‘J07-6’ב陇薯7号’马铃薯杂交组合F1中选出的无性二代株系2-1、株系3-1、株系4-4和株系19-3的产量、品质等农艺特性,对其生育期、株高、薯块特征、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平均薯重、商品薯率、块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4个杂种无性株系均为中晚熟类型,生育期127~130 d,生长势强,平均株高100 cm左右。株系2-1和株系19-3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表现更为突出,其单株平均薯重、商品薯率和单株产量高,芽眼浅,薯形好,淀粉含量分别为19.22%和21.22%,还原糖含量分别为0.022%和0.045%,是选育淀粉、炸食加工及鲜食品种的优异材料。杂种无性株系单株产量与生育期、株高、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平均薯重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结薯数与平均薯重呈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薯重和商品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氮肥、刈割强度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梁志霞,杜虎,彭晚霞,曾馥平,杨钙仁,谭秋锦,宋同清
    2013, 22(4):  319-326.  DOI: 10.11686/cyxb20130437
    摘要 ( 1630 )   PDF (969KB) ( 9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两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250 kg/hm2、不施氮肥)、不同刈割强度(即刈割时离地面5,20和50 cm)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但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施氮肥的情况下,光合“午休”明显减弱。施氮肥能显著增加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在施加氮肥的情况下,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叶片表观量子效率有增加的趋势,羧化效率先增大后降低,光补偿点、光呼吸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在不施氮肥的情况下,随着刈割强度增加,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这些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刈割强度均对桂牧1号杂交象草光合特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强度刈割条件下,对桂牧1号施用250 kg/hm2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其光合能力。
    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各器官间
    碳水化合物的再分配
    杨高峰,贺晓,易津
    2013, 22(4):  327-333.  DOI: 10.11686/cyxb20130438
    摘要 ( 974 )   PDF (1063KB) ( 6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阶段的主要代谢“库”器官根、茎、果实进行了可溶性糖、淀粉和蔗糖酶的动态变化研究分析,确定其营养物质的流向及流量的大小,探索这一阶段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是否与种子低结实率有关。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间,根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根中淀粉由盛花期到成熟期下降达48%,茎中下降幅度较小;同时这2个器官中蔗糖酶的活性也逐渐降低。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蔗糖酶活性也呈增大趋势。表明尽管根、茎通常是代谢的“库”器官,但在种子生长发育期间,根和茎转而成为 “源”器官,其大量同化物流向繁殖器官。但是从同化物的流量来看,多年生的华北驼绒藜根茎中同化物的输出比例远小于一年生的作物。
    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优化
    张小红,赵雪晶,李波,黎飞飞,闵东红
    2013, 22(4):  334-339.  DOI: 10.11686/cyxb20130439
    摘要 ( 1421 )   PDF (574KB) ( 1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利用冬小麦品种周麦27成熟胚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的优化,以提高小麦成熟胚离体再生频率,为以成熟胚进行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探讨了外植体不同接种方法、Dicamba浓度和细胞分裂素种类、转分化时间和愈伤组织干燥处理等因素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小麦成熟胚十字形切割法接种愈伤组织分化率较高,达到66.7%,分别是刮胚法和整胚接种的2.1和4.3倍;2)附加2,4-D 和Dicamba均可以高频率诱导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形成,但Dicamba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率高于2,4-D的达4倍之多,在Dicamba浓度为2.0~4.0 mg/L时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效果较好;3)愈伤组织在附加2.0 mg/L 6-BA的分化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为45.8%,其次为在不含激素或含KT 2.0 mg/L时分化率分别达到38.5%和37.0%,而在附加TDZ和ZT时分化率较低;4)成熟胚外植体在诱导培养2~3周后进行分化培养,绿苗分化率最高;5)愈伤组织分化前干燥处理6 h愈伤组织分化率略有提高,但与未干燥处理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干燥12 h后分化率却明显降低。
    苜蓿黄酮对崇仁麻鸡生长性能及
    欧阳克蕙,熊小文,王文君 ,胡耀,周萍芳,刘党生
    2013, 22(4):  340-345.  DOI: 10.11686/cyxb20130440 
    摘要 ( 1603 )   PDF (444KB) ( 6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不同水平苜蓿黄酮对崇仁麻鸡母雏后期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选用30日龄健康崇仁麻鸡母雏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0.05%,0.10%和0.15%的苜蓿黄酮。预试期5d,正试期28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添加苜蓿黄酮后平均日采食量有下降趋势(犘>0.05),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提高(犘>0.05),其中以组Ⅲ 效果最好,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3.27%(犘>0.05),料重比降低5.82%(犘>0.05)。苜蓿黄酮对崇仁麻鸡母雏屠宰性能和肌肉蛋白质、肌苷酸含量无影响(犘>0.05),但抑制了鸡只的脂肪沉积,其中Ⅲ组的皮下脂肪厚度和肌间脂肪宽度分别比对照组低26.22%和20.53%(犘<0.05),Ⅳ 组的腹脂率和腿肌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11.6% (犘<0.01)和 9.355犘<0.05)。由上可知,生长后期的崇仁麻鸡母雏饲粮中添加苜蓿黄酮后,生产性能不受影响而平均日采食量下降,脂肪沉积减少,综合考虑以0.10%的苜蓿黄酮添加量较为适宜。
    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
    孙海霞,伏晓晓,王敏玲,钟荣珍,刘华伟,周道玮
    2013, 22(4):  346-350.  DOI: 10.11686/cyxb20130441
    摘要 ( 2490 )   PDF (363KB) ( 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生植物碱蓬是北方盐渍化草地一种潜在的饲料资源,其矿物元素富集的特征增加了家畜采食后的矿物质缺乏和不平衡的风险。本试验重点研究了羔羊日粮中添加0%,25%,50%碱蓬干草饲喂50 d后,对羔羊肌肉组织、心、肝、肾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碱蓬对肌肉组织中钙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碱蓬含量的增加,羊肉中钙含量显著的减少;铁含量随碱蓬增加有提高的趋势,而且接近显著的水平,铜含量表现降低的趋势,但统计差异不显著。肝中铁和铜的含量变化也表现出与肌肉组织相似的趋势。添加碱蓬对心和肾组织中的各种矿物元素无显著的影响。因此,短期饲喂碱蓬干草对羔羊组织中矿物元素无明显的不利影响,但长期饲喂应关注动物发生铁过量和钙、铜缺乏的风险。